这篇文章讲的是我在自学中医的路上是怎么一步步踏上研究笔记系统的坑的,主要讲的是心路历程。如果你不想看我下面的长篇大论,我专门写了个课代表笔记给你看。
第一步,向老师同学请教,并找中医相关的经典书籍。两天放弃。
第二步,下载相关文献阅读,死嗑。两三个小时放弃。
第三步,白嫖幕布,认真看了两天。开始思考人生。
第四步,了解双链笔记软件Roam Research
,从入坑到入土。
第五步,了解更多类RR笔记软件,认准RE。
下面就是我这个过程的具体心路历程了。
首先呢,我的专业不是中医,也不是学医的,但是因为导师的要求,最近需要快速入门中医,并且每个月还要向导师汇报学习成果。但是我之前对中医一窍不通,教材和古籍一本也没看过。问了一些中医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建议我从《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古文看起。
我从网上找到了几本电子书,还向同学借了纸质书。看了两天后,我觉得不行,这也太难读了。阴阳,五行,六经,到处都是让我懵逼的词汇。就拿一个伤寒来说,伤寒论的条文中出现过很多次,两条里最少出现一次,但是每次根据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时都感觉到有微妙的不同,这让我非常懵逼。
教材又厚又贵,总不能去买教材看吧。要不去看文献吧,虽然好像中医方面的文献不怎么受待见,中医的同学也不推荐看这个入门,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于是一番纠结后,我决定去知网下载一些中医的论文看,一口气下了十几篇综述之后随便挑了两篇看。看了不到三个小时,我又不行了。好家伙,这些论文也和我平常看的论文不一样,时不时来个之乎者也,给我一种在看近代散文的感觉。果然,还是应该相信中医的同学。于是,我决定另寻他路。
我不经意间想到,之前无聊时学刑法总则的时候,从幕布精选里白嫖过别人的笔记,那学中医应该也能白嫖幕布精选。我赶紧再次点开幕布精选,搜索了一下伤寒论,有点东西。
我一口气把前面几篇文章全部存到了我的幕布里,然后又搜索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继续一键保存。
中啊,白嫖真爽。
然后我对着这些笔记,撸了两天。但是,我渐渐发现这样学的效率也不高,很多东西看了就忘,为啥捏?我思考之后,发现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些笔记往往是古文原文和笔记分开的,我看古文的时候很多名词不知道意思看不懂(文言文知识都还给高中老师了 ),看笔记的时候又经常不知道相关的原文在哪里,更没法看上下文。二是中医里面的复方实在太多,药材更多,各种名词和概念也错综复杂,但是这些东西只看幕布里别人的笔记很难整理,自己对中医又完全不熟悉,一时半会啥也总结不出来。
就这样,我只能一边看别人的笔记,一边翻电子书或者纸质书上找对应的片段。和之前直接看文献和古文比,理解段落是容易不少,但是段落被我孤立了,难以建议联系。
注:当时的幕布还没有文档链接和主题链接的功能。
我想到之前用的OneNote
是可以复制段落链接跳转的,但是我想要的一款能帮助我整理各种中药复方,药材和名词概念的笔记软件,OneNote
是不够用的。
https://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668754879&bvid=BV16a4y1h74P&cid=210670255&high_quality=1